家貓的祖先,可追溯十多萬年前(至今仍存在)生活在中東偏遠沙漠中的優秀獵手。 至今莫約一萬年前,隨著人類農業社會的發展,因穀倉而聚集的臼齒動物及鳥類,自然而然地成為貓咪的最佳狩獵場所。 這樣的時代背景,亦為貓咪被馴化的過程。

家貓的祖先,為純粹的肉食性動物,其所食用的獵物,營養成份中只有極為少量的碳水化合物。在演化的過程中,貓咪的身體(新陳代謝/生理適應)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飲食習性,且導致碳水化合物對貓咪獨特的代謝特性。而過多的碳水化合物,將可能使貓咪患有糖尿病的可能性更高(過度胰島素分泌導致胰島β細胞衰竭),除此外,肥胖(胰島素生產過剩)、代謝及其他問題也接踵而來。臼齒動物及鳥類富含蛋白質,脂肪含量適中,僅涵及少量碳水化合物(典型的營養成分:粗蛋白52%、粗脂肪46%、其他成分2%)。


為什麼乾飼料有高碳水化合物比?

由美國飼料管理協會及歐洲寵物食品工業聯合會制定的標準;傳統的貓乾飼料含有高達55%的碳水化合物,允許的最低蛋白質為25%,而脂肪為20%。最常見的乾飼料含有20%~40%不等的碳水化合物比例,主要來源來自穀物、馬鈴薯、豆類等。


所以為什麼要有那麼高的碳水化合物比?

這對乾飼料加工來說是必要的原罪,碳水化合物扮演的腳色在於為食物提供結構完整性。少了碳水化合物的結合能力,乾燥食物沒有辦法保持其形式及結構。碳水化合物將所有材料黏合在一起,避免碎成粉狀。而傳統的濕式食物(罐頭)也受碳水化合物的影響,以各種碳水化合物的凝膠來保持罐內成品的形狀。


如果以原生態為前提,生食是不是更好?

過去幾十年,開始有不少人提倡以生食為主的飲食,他們想給貓咪更自然的食物。一項調查顯示,約莫9.6%的貓咪可以接受這樣的轉變。與傳統的飲食相比,生食通常含有較低的碳水化合物比,並認為生時有一些健康益處。不過相對的,生食也帶來了其風險及淺在的併發症狀。目前尚缺乏大型的研究來評估生食所帶來的真正影響,另一方面也有證據表明生肉很可能被病原體汙染(如: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、曲狀桿菌、等等)。這些病原體,不只是會對貓咪帶來風險,也會隨著糞便排出,進一步對飼主也造成威脅。除外,生食的飲食也帶來另一項健康風險:健康不均。主要是礦物質、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不足,骨頭碎片亦增加腸胃到穿透的風險。